学楷书入门,应该怎样选帖?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颜体字帖大全 楷书入门 学楷书入门,应该怎样选帖?

学楷书入门,应该怎样选帖?

2024-02-14 03:27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3、拓本精良清晰,易于辨识和临摹,是颜体的结体、用笔基本功的最佳示范本。

4、《多宝塔》继承钟王一脉的用笔体系,对于将来广涉其他楷书,甚至转习行草,都具有极重要的笔法积累作用。

《颜勤礼碑》局部

二、《颜勤礼碑》

是颜体成熟期的代表作,此帖在结体笔法上更精严整饬,整体结体、布局章法和气息把握上要求更高,呈现出一种极雄伟壮阔的浑厚大气象。说它成熟,是因为它在用笔和结体上完成了颜体自我体系的建构,颜鲁公渐渐按自己对雄伟浑厚意境的理解和要求,有意形成了自己的笔法体系。

但是,很多人忽略或看不到一点,它的用笔相对《多宝塔》已在简省、退化,渐渐远离二王的精妙入微,而代之以粗拙简省,极力突出某些显著特征强化外形上的冲击力,呈现大气雄浑的意境。

学习建议:

1、书法初入门,不建议从此入手,因为选择一个最简省的方式入门,绕过了笔法上的精微练习,实际上忽略了很多的可能性,对于以后进步不利; 如果老年人修身养性写一写倒是不错,易于上手,易出风格(《颜勤礼》外形特征明显,容易出彩)。

2、具有一定水平,可以学习《颜勤礼》,理解它的苍莽雄浑意境;另外,它的自成语境的结体、用笔体系,对于书法进阶乃至于以后建立自己的书法语言、自成一家面目具有很好的借鉴;

3、《颜勤礼碑》在钟王之外,走了另一条路,它的笔法体系,对于以后的行书学习帮助不如《多宝塔》。

这里的行书指传统的二王一脉。中国书法行书体系,主要还是沿二王一脉而来,追求行云流水婉转遒丽;颜鲁公开创了另一脉,审美意向为苍莽透纸老笔纷披。 颜鲁公谈笔法“屋漏痕”最佳,如果有人指着一幅飘逸秀丽的行书煞有其事地说“无屋漏痕”,那就是完全没理解颜鲁公与二王行书之间的审美差异,不明白美学里有“秀美”与“壮美”之分。(颜鲁公的伟大在于其极大的开创性。颜行以颜鲁公《祭侄》、《祭伯》,杨凝式《卢鸿草堂十志图跋》为代表,当然也没完全脱离钟王影响,在此不作深入梳理)。

4、但是,如果行书的主要方向是颜行《祭侄稿》、《祭伯父文稿》一脉,那么《颜勤礼碑》建议作为必修课目。

《颜氏家庙碑》局部

三、《颜氏家庙碑》

《颜氏家庙碑》与《颜勤礼碑》是处于同一时期的代表作,风格介于《颜勤礼碑》与《竹山堂连句》之间。

《颜氏家庙碑》笔法与结体不如《颜勤礼碑》精严整饬、雄壮豪放,却具有突破性意义,多一些类似《竹山堂连句》的淡然随和、禅定自如,用笔也相对圆润丰富,更多一些意味,可谓各有取舍。

学习建议:

1、不建议初学者学习,否则容易造成混乱,笔法未学好,境界也理解不了。《颜氏家庙碑》笔法上微妙不如《多宝塔》,境界上雄壮不如颜体成熟自语系的《颜勤礼碑》;

2、学颜体一定时间后,可以学此碑,对于丰富笔下内涵,理解颜体的意境很有意义;

3、学别体陷入瓶颈的朋友,尤其在风格上有所追求却苦无所得时,学习此碑很合适,它的丰富多样性、成熟圆融的技法以及高妙的意境,能提供很多不一样的视角,也许不经意就能打开一扇窗,让自己的书法艺术更成熟,出自家面目。

《竹山堂连句》唐人临墨迹本(局部)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四、《李玄靖碑》、《竹山堂连句》

此二帖,几乎与《颜勤礼碑》、《颜家庙碑》同一时期,是成熟时期分化出来的另一种风格,代表颜鲁公对书法的另一种解读。

《李玄靖碑》、《竹山堂连句》二帖弱化用笔、结体上的极致追求,用笔中不再追求极致的整饬雄壮,参以篆隶笔意,高古苍茫,圆健浑厚,笔力深沉含蓄,笔画疏密得当,结字开张舒展,结体、用笔更具趣味性、多样性,意境更深沉醇厚。(这两帖也存在一定差异,此处不作细究。)

学习意见:

1、一般情况,不建议当作初学入门选帖。初学会感觉简单(看似结体要求降低了),实际上意境很难把握;此二帖也属于颜体自构体系,偏离钟王传统书路,笔法的微妙丰富不如《多宝塔》,不是打基础的首选。

2、两种情况,可以考虑当入门帖:

A、极爱颜体,独迷其趣味和意境,以后坚持颜体一条路走到底;

B、学颜体又不想下苦功练复杂微妙的笔法,想走捷径可以学它。易于上手,容易学到像模像样,有灵气的人再加几笔特色,便会略具意思,有些行为艺术家便是利用这点进行表演。老年人修身养性练几笔不错。(呵呵这个好像是教人取巧啊)。

3、有一定书法技法水平,如果眼界狭隘、思维顽固的人,难以明白其开创性、突破性,不容易理解其笔墨意境,学此帖初会糊里糊涂不知所以、难有进境;

4、眼界广、在书法的形式之外,对意境也有深刻理解的人,即使刚接触颜体,也能有会心、顺意的感受。所以《竹山堂连句》对于学别的字体的朋友,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。

《麻姑仙坛小字本》(日本藏宋拓本 )

五、《麻姑仙坛记》

是颜真卿壮年时期作品,此时颜真卿的书法正由《多宝塔》的雄壮整饬向成熟发展,其中一个方向就是添以篆隶笔意,高古苍茫。《麻姑仙坛记》两本,大字本居于《多宝塔》与《颜氏家庙碑》之间,学习建议参照《颜氏家庙碑》即可。 此处重点讲小这本,小字本达到了颜体意境一路的高峰,雍容中见古朴,古朴里有苍莽,苍莽中出遒丽,具有极高的审美意趣。

学习建议(小字本):

1、初学者,可以当入门帖。除了意境高古,它的笔法、结体也相当佳妙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学小字本可能会存在一个由小转大的问题,学小字、写大字,需要一定的领悟和转化能力;

2、有些人在笔法细节掌控上有欠缺,控笔能力弱,但对整体的把握、笔墨意境的领悟能力强,学此帖也是很好的选择。此类人选《麻姑仙坛记》容易入门,而且很快可以见成效。

3、学颜体具有一定水平者,如果学《多宝塔》后再学此碑会有新感悟。一方面,感觉形貌上似乎更简单,省了一些微妙细节;另一方面,意境上难以捉摸,整体上不好把握。但是,一旦整体上掌控好了、理解了其间意味,必是一大进境。

总之,建议学颜体的朋友,一定要尝试学习此碑,不一定是要学到十足,但多学、多感受它。学颜求形肖是一个层次,意境上的追求更加高妙,《麻姑仙坛记》对于提升对颜体的理解极有益处。

4、钢笔书法底子好,或学小楷的朋友,也不妨学此帖,易于入手。

《自书告身帖》日本藏墨迹本(局部)

六、《自书告身帖》

作为墨迹本,《自书告身帖》清晰易学,也受不少人追捧。但是,我认为是伪作。

关于这点,我以前在微博里有分析:帖后有蔡襄、米友仁、 董其昌跋,皆赏鉴赞为真迹。但细究之下,按署款计时年颜鲁公72岁,为其生前最后5年内作品,从结体用笔角度来看,比之颜鲁公早年书颇有不及,不见人书俱老象,反而力图精巧且笔有不逮。

颜鲁公晚年作品,如麻姑仙坛、颜氏家庙(与告身帖同年)等,均有雄浑古朴之象,颜氏家庙用笔圆融已臻化境,而同年的告身帖居然峥嵘精巧(这就不是年老体衰能解释的了),结体大不同,而且笔法如折笔、钩笔最明显,总不能到位,基本是伪托或代笔无疑。 另外《湖州帖》,也非颜鲁公真迹,应是米元章等伪托。

学习建议:存疑,低水准,建议弃之。

小结:

关于颜体的学习,我重点表达两个方面的内容:一是简单梳理颜楷的两条主要发展脉络,将作品放在两条线上进行多维度对照,才能理解颜体各帖分别好在哪里;二是与大家分享心得,选帖不求最好,而求最合适,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选择。

颜真卿六十多岁后的书法并不是退化了,而是笔下呈现两种不同风貌:一种是强调极致的结体用笔,外形气势更趋雄伟圆满;另一种是渐渐追求高古苍茫的气息和意境,具有相当高超笔墨能力和理解境界才能实现这种自我超越。

颜体主要书法,包括《多宝塔》、《颜勤礼》《颜氏家庙》、《竹山堂连句》等,乃至于《麻姑仙坛记》,都是颜鲁公在不同时期、不同风格、不同境界之下的作品。

我们比较和选帖时,不能简单放在外形这一个维度上进行平面比较,每种帖都各有好处,适合不同的基础、不同的需求的学习人群。

书法学习选帖:楷书篇(三)

柳楷专题分析

大唐盛世气象巍峨,具有极大的包容性、开创性,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二王以来的书风并形成完备的法度,另一方面又开拓了一些新领域。其中,有两个人完成了自我书法语意的建构,一是颜真卿,二是柳公权。

上期我讲过,颜真卿的《多宝塔碑》仍然沿续继承了二王一脉,《颜勤礼碑》则已经成熟地构建了自己的笔法体系,而且在此之外形成了以《颜氏家庙碑》、《竹山堂连句》和《麻姑仙坛记》为代表的另一路风格;不仅如此,还以自己的笔法体系在行书上有所创造,因此有了《祭侄稿》、《祭伯父文稿》的诞生。

柳公权与颜真卿高度相似。如果说《玄秘塔碑》、《神策军碑》构建了柳自己的楷书语意体系,那么《蒙诏贴》则是以此语系在行书上的表达(对颜行有一定参考和继承)。虽然颜肥柳瘦外形上差异不小,实际上笔法有很多互通之处,行书风格上也殊途同归,《蒙诏帖》也是渐渐远离二王遒丽飘逸行云流水的路子,而与《祭侄稿》一样走向苍莽透纸老笔纷披的风格。

不过,柳公权书法脉络相对简单明了得多,一句话可以介绍完:学柳体楷书入门首选《玄秘塔碑》,行草可作参考。如果足够耐心有兴趣了解更多,提升书法欣赏水平,不妨往下看。

一、楷书代表作《玄秘塔碑》、《神策军碑》、《金刚经刻石》

柳公权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为《玄秘塔碑》、《神策军碑》(为柳体成熟代表作),此外《金刚经刻石》是其中年时期的作品,也具相当的水平。

柳公权享年87岁,几与文徵明等寿。其中年时期作品《金刚经刻石》(大约40左右)已经是法度健全,具有开派宗师气象,到60岁时更见人书俱老,《玄秘塔碑》和《神策军碑》可见炉火纯青、如臻化境。这一点也与文徵明相似。

学习建议:

(一)、此三帖都是柳体典型作品,柳体的用笔、结体法度都已经完备,对于初学者,只要手边有其中任一本,都可以取法,一般初学者是分不出来、也不需要太细究的;但是,毕竟取法乎上嘛,如果有高要求,请见下述几点。

(二)、《玄秘塔碑》无疑最佳。写《玄秘塔碑》时柳正处于巅锋状态,不仅法度极完备,也形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,是学柳体的首选。

《玄秘塔碑》笔法硬瘦通神,铁骨铮铮却无狰狞之态,外形上的视觉强化表达与审美意象内敛处理很和谐,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。也因此学柳体极容易,也极难。

容易在哪里?前面讲过颜体通过夸张突出部分用笔,将一些笔划和间架结构掌握好了,写出来的字就很容易出彩,柳体亦然;

难在哪里?《玄秘塔碑》在法度上极其森严,仅次于欧楷,尤在颜、虞之上。外观上写得略具意思不难,但将其笔法、结体的神韵写出来,而且硬瘦合度,具有极高的难度。学柳体,需要相当的耐心与毅力。

(三)、《神策军碑》与《玄秘塔碑》差别相当细微,同属于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作。但不知是拓本原因还是什么,我认为《神策军碑》已略露疲态,前半部还算精神奕奕、笔意饱满,到中后部分有些笔意已经送不到终点,表达得简单、直薄,有些笔划也确实到了指定位置,方向准确,力量感也有,但是笔上的意韵感渐弱,与《玄秘塔碑》对比可以看得很明白。作为学习《玄秘塔碑》的参照,是相当不错的。

(四)、《金刚经刻石》创作最早,已经是具有大气象的、较成熟作品,但是有两个方面的问题:

1、 用笔尚不精纯,笔法里面还可以看到混杂虞体、颜体的影子,还有晋至唐初小楷书的影响,只是柳以高超的技巧处理得极好,并无什么不妥。

2、 整体略显平淡。相对于欧、虞,略过于平直,既不够厚实拙朴,也不具灵动飘逸气质;相对于柳公权后期以“硬瘦通神”风格为代表的作品《玄秘塔》,更偏单薄,瘦则瘦矣,劲却不足。

3、 综上,《金刚经刻石》可与《玄秘塔碑》对照参考以加深对柳体的理解;初入门也可以取法,但非上上之选。

(五)、关于“丑书”说

1、柳体与欧体有相似之处,也存在同样的问题。两者都将法度推向极致,稍有不合法度的地方就容易露丑。学欧体理解不当容易陷入“丑媚流俗”,而柳体也被诟为“丑书之祖”。

其实,这都不是欧、柳的问题,他们以极高的技法和境界将书法的美推到了极致。只是后人学不得法而已。从另一方面来讲,一种字体完美到只要有一点点不合便沦于丑怪,可见欧、柳楷书在法度上要求多高,书法完美到什么水平,呈现的是何等高妙的境界!

2、那么,为何会有柳书为“恶札之祖”这一说法呢?这个说法也并非完全没有依据。

一方面(微观),柳体自我构建的书法语意体系太独特,它的笔法结构已经相对二王发生巨大的嬗变,其用意是为强化从外部形式到内部气韵上的主体感受,让每一个字都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精神力量,这就是柳体的独特之处,具有相当的开创性意义(这一点上,颜体亦然)。柳体在用笔的锋向、顺序、力度都有一套独立的书法语言,与二王行书的用笔存在一些不兼容的情况。从柳体入门的学习者,初学二王会感觉别扭、不顺手,就有这个原因。

另一方面(宏观),它的笔划比如横钩、竖钩等,特别讲究向内敛进,使整个字的气息更饱满,呈现一种顶天立地的气象(如内功深厚的武学宗师,神情气息肃穆内敛,却更有渊渟岳峙之感),诸多的顿笔强化,形成一个个独立包围的封闭式气场。很多人从柳体书法入门,但走向的是二王行书(书札多以行书写),二王行书讲究的是流畅、连贯,即使有顿挫也是前行中的节奏性变化,整幅作品才是一个连贯的气场,而不是让每个字成为一个个独立的、封闭式气场,这里就存在一个很大的矛盾。 即使学习者对单个字笔法作了转换且适应了二王,但若解决不了整体的矛盾,依然处处别扭,自然书法便恶了。

二、行草代表作《蒙诏贴》

一般学习柳体,《玄秘塔碑》、《神策军碑》自然是首选。那么,其他的柳帖可否师法呢?柳公权除了楷书作品之外,还留下了一些行书作品,其中《蒙诏贴》是柳书行草的代表作。

关于《蒙诏帖》的真伪,存在一些争议:有学者认为,本帖中的“出守翰林”在文辞上不符合当时居官者职守的称谓,据此断定,本帖非柳书,乃是宋人仿本。近人谢稚柳、曹宝麟二位先生考证认为“出守”乃官场通称,伪作之说难以成立。从用笔、结体和章法角度来判断,我比较认同谢、曹二人观点,《蒙诏帖》明显是从柳楷而来,意境豪迈苍莽,笔无滞碍。宋人临摹少有力求精肖,如求肖形笔墨必有滞留,难出柳书气息。

《蒙诏帖》是柳公权在行书上自我建构的尝试,笔法明显具有楷书移过来的特质。远离二王遒丽飘逸行云流水的路子,与《祭侄稿》一样走向苍莽透纸老笔纷披的风格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《蒙诏帖》是在对颜行具有一定继承的基础上,进行的自我行书语系的建构。

《蒙诏帖》名列“天下十大行书”第六位。关于“天下十大行书”,我一直没弄清楚这个说法的来历。但是,我对所列的“十大”是很存疑问的,排名的水平值得商榷。这个话题可讲的内容太多,不深聊了,只说《蒙诏帖》,我认为是排不进十大行书前六的。此帖可以说特点鲜明,豪迈苍莽境界也确实是有的,毕竟是柳公权大师级的眼界和手笔。创造性勿庸置疑,是以柳楷移过来,但是,毕竟还不够成熟。

学习建议:如果初学者临摹取法,还是免了,《蒙诏帖》重点不在法度,而在意境,入门学习者,理解不了意境反而容易陷入混乱;学柳楷和颜行有一定水平的朋友可以临习,加深理解,理解其中的笔墨意境。学二王行书的朋友,不建议临摹,可以参照领悟,若能领悟一些内容用在二王中也可以丰富笔意,但不要求于形肖,否则会很悲剧。

三、行草二王风格作品

柳公权二王风格的行草作品,多是碑拓本,具体资料已不可考(也许是我没能找到),风格各有差异,比如:

《辱向帖》、《奉荣帖》、《伏审帖》,明显近王献之《思念帖》的风格,学王献之行草的朋友可以参考;

《圣慈帖》,具有张芝、张旭草书的风格,学二张草书的朋友可以参考;

《年衰帖》、《十六日帖》,有王献之的影子,但我觉得还很像米芾,极可能又是米芾伪托。米芾喜欢伪王大令是出了名的,临习或伪托柳公权具有王献之风格的行草作品,不是不可能。

总的来说,柳公权在二王一路上也有相当不俗的造诣,从楷书中有虞世南的影子可以略窥见一点端倪,而行书则明明白白表明了这种继承关系(《蒙诏帖》除外,它属于柳公权行书自我体系构建的尝试)。

四、小楷作品

《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》,很接近王羲之的小楷《乐毅论》,用笔略丰厚遒美。学王羲之小楷的朋友,可以参照,相当不错的。

《太上老君常清净经》,介于柳楷与王羲之小楷之间,结体用笔杂于两者之间,都不精纯,单薄硬瘦,而且拓本不佳,不建议临习。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